易观分析:3月30日晚,小米集团在港交所公告称,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先生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至此,传闻已久的“小米造车”正式官宣!
近两年来,无论是发展前景还是受资本市场青睐程度,智能电动汽车成为了众企业纷纷追逐的风口,从特斯拉、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到奔驰、宝马等传统汽车大佬,又或是百度,小米等科技巨头,都不想错过这次值得一搏的机会。智能电动汽车赛道中不仅实力玩家聚集,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发展也备受政策扶持,未来势必有一场腥风血雨的争夺战。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引发热议。其实,早在2020年12月12日,国家领导人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视频讲话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200年前,以煤油气为主的化石能源的应用,使人类由农耕文明阶段进入到工业文明阶段。但工业革命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社会进步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不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当今,非化石能源的进步,正在推动人类文明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能源的技术进步与破解资源匮乏是能源结构转型的两个驱动力。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结构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多元发展、协调互补。
中国从目前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走到碳中和并不容易。在传统碳排放较高的三大行业中,交通行业(主要是油品)占比高达28%,如果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就会把新能源革命带动起来,传统汽车、能源、化工行业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通过新能源汽车带动新能源革命,实现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汽车代替马车以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政策助力新能源车,产销两旺,2月销量破10万,销量同比增加6倍近年来,随着政策补贴助力,新能源车呈现产销两旺态势。2021年2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万辆和11.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23.6%和584.7%,环比分别下滑36.2%、38.8%。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完成12.0万辆和10.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39.1%和627.4%;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0.4万辆、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0%和149.9%。
从用户渗透率来看,2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8.2%,1-2月渗透率7.5%,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前5车企占比58%,较去年2月提升10个百分点。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多元化发力,销量突破万辆销量的企业有上汽通用五菱(20819辆)、特斯拉中国(18318辆),比亚迪(10245辆);今年出口表现出色。2月的蔚来、小鹏、理想、合众、威马、零跑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表现优秀。 从各车型销量来看,Model 3(配置|询价)与宏光MINI销量遥遥领先,Model Y(配置|询价)位列第三。分具体车企以及车型来看,爆款车型带动车企总销量上升,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比亚迪位列2月新能源汽车车企销量前三,宏光MINI(1.73 万辆)、特斯拉Model 3(1.37 万辆)和Model Y(4630 辆)和欧拉 R1(4561 辆)分列前四。其中,Model Y于2月销量高涨,环比增长182%,取代比亚迪汉EV进入前三。新能源车销售端年初持续验证高增长,行业高景气程度将持续。
特斯拉:新能源车行业标杆,随着不断优化产品线和上海超级工厂放量,未来将充分享受碳中和背景下的增长红利回顾2020年,根据交强险数据分析,国产特斯拉上险13.8万辆,排名第一。从不同车型来看,标准续航三元版销售8.5万辆,磷酸铁锂版销售2.6万辆,标准续航升级版合计11.1万辆,占比约80%;长续航后驱版销售2.7万辆,占比接近20%;其余为四驱性能版和Model Y。从易观千帆数据来看,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分别为特斯拉贡献38.3%和36.7%的用户份额,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市场份额相对较低。从省市分布来看,上海和浙江排名前二,用户规模占比分别达到18.5%和15.8%。
展望2021年,特斯拉继续优化产品和价格,随着公布新车型Model Y售价,取消Model 3长续航后驱版,四驱性能版价格降至34万元,预计未来仍有 2-3万元的降价空间;一系列的举措后,Model Y 和 Model 3四驱性能版销量有望大增。
在政策方面,根据上海市政府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超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 3500 亿元,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 50%;按照规划指引,21-25年产量/产值复合增速分别超过 38%/39%,作为在上海建设超级工厂的特斯拉将因此受益。2021年,特斯拉有望推出20万元以下的新车型,叠加降价对销量所带来的支撑,预计2021年特斯拉在中国销量有望达到30万辆,同比实现翻倍。
比亚迪:比亚迪汉销量增长强劲,带动品牌整体上行除了特斯拉一骑绝尘以外,国产品牌中,比亚迪推出汉上市后,销量增长强劲,并带动品牌整体上行,在此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产品牌汽车一直陷于低端车的泥沼里难以向上突破,产品单价长期被限制2万元以内。2020年,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快速发展之后,国产品牌的品牌力逐渐迎头赶上,比亚迪汉是公司近期前沿技术的集大成者,定位中大型豪华轿车,直面特斯拉Model 3展开竞争,并在上市之后销量持续爬坡,目前稳定月销量过万,成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销量来源之一。根据易观千帆数据, 从目前比亚迪的核心用户群体来看,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用户比重达到58.6%;在各省市分布中,广东省用户比重达到20%。
近期,比亚迪汽车业务架构调整,拟成立四大事业部,本次调整后,渠道区分更加清楚,有望促进销量增长。此外,比亚迪还计划在未来1-2年内推出全新高端品牌,将更有利于公司在品牌建设、产品规划及营销、客户体验等方面的全方位提升。国内汽车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建立高端品牌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利好销量及业绩增长。
蔚来汽车:换电站初具规模,新技术加速升级,蔚来可期回顾2020年,蔚来汽车全年累计交付了43728辆车,其中12月份的销量创单月交付量历史新高,达到7007辆。蔚来汽车汽车取得如此成绩,主要得益于蔚来的换电理念建设已初具规模,换电概念有效的解决了用户对于充电的顾虑。据了解,蔚来目前已累计建成165座换电站、85座超充站以及家庭充电桩超过4万个,这样的规模已经形成了一套覆盖私人充电、公共充电、换电、一键加电等能源互联网服务体系。另外,蔚来还与国网电动将在充换电运营领域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预计2021年末将在全国范围内共建充换电站100座。从蔚来汽车的用户分布来看,新一线及一线用户占比达到62%;从各省市分布来看,浙江省占比17.8,上海市占比17.5%。
展望未来,随着蔚来首次发布NAD(NIO Autonomous Driving),基于NIO Aquila蔚来超感系统和NIO Adam蔚来超算平台,将逐步实现高速、城区、泊车、换电等场景点到点自动驾驶体验。NAD对标特斯拉FSD,汽车正在转变为算力+软件的设备,同时,透过蔚来ET7(配置|询价), 还可以看到在供应商一端,高性能计算平台和高性能激光雷达正加速上车,整个产业链都在为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摩拳擦掌。
小鹏汽车:凭借P7成功进军中高端市场,各项营收数据不断向好2021年3月8日,小鹏汽车发布了IPO后的首份年报,各项营收数据均转好。2020年,小鹏汽车营收58.44亿元,同比增长151.8%,毛利率由负转正,从去年的-24%涨至4.6%,净亏损也在减少,2020年亏损27.31亿元,同比收窄26%。另外,小鹏汽车2020年的交付量为27041辆,较2019年增长了112.5%,足足翻了一倍。这跟小鹏在去年推出了全新的P7车型有关,P7在已有G3车型的基础上,实现了更长续航和更高智能化的能力,为小鹏汽车家族创造了一个高端差异化的补充产品。从小鹏汽车的用户构成来看,一线城市用户占比达到56%,新一线城市用户占比达到20.4%,两者合计达到76.4%。
新能源车市场火爆,带动产业上下游使用场景快速发展新能源车市场火爆,除了带动了各车企自研APP的用户增长,同时,第三方充电应用也快速增长,截止今年2月,行业活跃用户规模已经突破百万,从整体用户规模来看,特来电(45.1万人),e充电(34.6万人),星星充电(33.6万人)分别位列行业前三。从用户地域分布来看,星星充电(22.9%)和e充电(22.4%)在一线城市用户比重高于特来电(12.4%),而在新一线城市特来电(45.1%)则有着明显的优势。
从用户使用粘性来看,星星充电大幅度领先竞争对手,2021年2月,用户月使用时长达到5.18小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用户体验端,星星充电的充电网分布广,充电桩也较多,车主通过星星充电APP里的“地图找站”能快速找到附近的充电桩,APP整体设计和使用体验也较为舒适的。从运营层面看,星星充电打造“云管端”模式, “云”指平台,“管”指充电场站,“端”是硬件设备,其通过自行研发制造充电设备,运营管理,并提供后续服务大大减少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成本。星星充电另一个核心优势在于与车企的合作极其密切,目前已经和奔驰、保时捷、奥迪、大众等全球近60家知名车企达成战略合作,另外,星星充电参与充电标准的制定,使得它与下游车辆的充电适应性得到大幅领先。
新能源车成最强风口,未来下游应用场景潜藏巨大红利碳中和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无疑成为当下最热的风口之一。开年至今,除了特斯拉美股市值一度突破8400亿美元之外,还有包括苹果、百度、小米、华为等众多科技巨头相继曝出布局新能源汽车行业,让行业再添了一把火。在用户为王的时代中,未来行业中谁能把握用户需求,打造出“现象级”的爆款产品,谁就将有望颠覆市场格局。除此之外,智能化,网联化已成为新能源车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其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后,也将催生大量下游应用场景,未来如何通过数据工具,发掘这部分潜在的流量红利,将成为未来几年各大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转载须知:未经易观分析授权,严禁转载、引用或以任何方式使用易观分析发布的任何内容。经授权后的任何媒体、网站或者个人使用时应原文引用并注明来源,且分析观点以易观分析官方发布的内容为准,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删减、增添、拼接、演绎、歪曲等。因不当使用而引发的争议,易观分析不承担因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并保留向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责任追究的权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