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常言道:“贵的东西不一定最好,但好的东西一定贵!”
而今,在新能源市场中,就出现了一个现象:贵的东西不一定好,但一定卖得好。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在新能源销量榜前十中,20万以上的车型占到5款,分别是Model 3 、汉EV(配置|询价)、理想ONE、荣威eRX5、小鹏P7。
如果把榜单的车型排名扩大到15名以内,则20万以上的车型足足有9款,占据了过半席位。
反观10—20万的价格区间,仅有Aion S(配置|询价)一个“独苗”,甚至就连5万以下的微型车,也有3款车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情况又究竟如何?
(1)越贵越好卖or越便宜越好卖?
2020全年,中国新能源市场在经历补贴连续退坡、黑天鹅过境的转型阵痛后,已然实现完全复苏。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110.9万辆,同比增长9.8%。
来到1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16.5万辆,相对于2020年1月的4.3万辆,环比增长283%,为两年里最强增长。
但伴随着销量公布,功夫汽车也发现了新能源市场出现的奇怪现象——越贵&便宜越好卖。
从上面的乘联会数据可以看到,2020年国内销量前十的新能源车中,有五款车型售价在20万以上,分别是Model 3、理想ONE、比亚迪汉EV、蔚来ES6、宝马五系PHEV。
即使是售价在10万以下的,也有宏光MINI、欧拉R1、奇瑞eQ三款车型。
不过,在10-20万价格区间的中端车型,仅剩Aion S和秦EV两款销量榜常客,算得上是少之又少。
来到1月销量,更是只剩下Aion S一款车型。
反观燃油车市场销量榜前十,无论是轿车、SUV还是MPV,除了排名第十的本田CR-V(配置|询价)之外,这些车型的售价均落在10~20万元区间(本田CR-V的主销车型也处于这个价位)。
众所周知,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中端车型应该占据绝对主流的消费者阵地,而高端车和低端车,应该处于相对细分的市场。
显然,现阶段新能源市场的销量结构,与燃油车市场完全相反。
单纯从新能源汽车市场自身来看,某种意义上当然可以称之为“百花齐放”。
不过,如果与成熟的燃油车市场两相对比,稍显“稚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结构,就显得有点问题了。
(2)极端的销量结构,由何而来?
在去年10月的时候,功夫汽车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彼时便说到新能源车的销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
如今,销量结构开始趋向于价格更高的高端车市场发展,也仅有微型车和小型车仍可以稍稍“分庭抗礼”。
那么,这场现象因何而来呢?
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说:“市场发展,是一个发现需求、满足需求的过程。”
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切现象都是源于市场需求,需求端才是决定市场结构的根本原因。
目前,基于限行或者出行成本的考虑,大部分家庭在购入第二辆车时才会选择新能源车,这时候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就不再是“实用性”。
这也产生了两个趋势,一个是选择体验更好也更高端的车型,另一个则是考虑纯粹的代步车。
反映到新能源市场,便是“越贵越好卖”,或者是“用车成本越低越好卖”。
而在“越贵越还卖”背后,某种程度上也是反映了造车新势力正在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信赖,进而加速主流购买价格区间上移,令得高端车型认可度提升。
如果单从购买第一辆车来考虑,新能源车的“实用性”确实仍比不上燃油车,这也导致了中端车型的需求匮乏。
此外,成本因素也是影响新能源市场中端车型不好卖的核心因素。
对于新能源车来说,续航和智能配置是消费者决策的两大影响因素。
据投资机构瑞银统计,要达到当下主流市场的500公里续航,新能源车企至少要为电池投入高达7万元的成本,几近中端车型价格的一半之高。
因而,在成本的限制下,中端车型一般都不会具备L2级以上的自动驾驶,进而车辆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由此,车企在开发中端车型时便不得不陷入了续航和智能这一“鱼和熊掌”的选择困境。
于未来而言,除非成本下降,让中端车型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不然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依然会受到极大制约。
(3)功夫拍案
毫无疑问,有了1月“开门红”的加持,2021年中国新能源市场或将带来更大惊喜。
但功夫汽车也发现,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不均衡,大家似乎都着眼于“极端发育”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市场。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未来新能源市场将呈现出一种这样的格局,豪华车只占15%的市场份额,入门级市场才刚刚起步,因而中端市场大概会有80%左右的市场空间。”
因而,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若想在今年实现更大突破,中端市场无疑是极具开发潜力的“蓝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