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世间万物总是在摸索着找到规则。新能源市场亦然,近期,有关部门连续发力,旨在对行业进行整顿。
先是11月底下发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开展针对2015年以来核准或备案的新建纯电动汽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以及2019-2020年现有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生产运营及在建新能源汽车项目备案情况。与此同时,工信部也刊出一则《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违规企业作出处理》,公告中称: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约谈了前期监督检查中存在违规问题的2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有关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分析问题原因,严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问题。
此外,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告》管理规定,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对违规企业依法予以撤销或暂停违规产品《公告》、暂停新能源汽车新产品申报等行政处理,并将违规信息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列入后续重点监管对象。在这之前,也就是11月19日,包括北汽新能源、长江汽车、厦门金龙、湖南江南汽车(众泰)在内的25家新能源乘用车、客车企业点名。
其中对于新能源乘用车,则涉及动力电池容量和保护功能、行李箱容积、轮胎规格、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可以说此次发布的公告,是颇具针对性的。
名为“批评”,实则规范能源管理?回看11月19日的公告,在新能源乘用车列表中,绝多数不合规都出在能源管理上。包括电动车充电插头、工况耗能、放电保护过低/过高、蓄电池初始容量不符、车载能源管理系统生产企业名称与备案参数不一致。
事实上这些都涵盖电动乘用车的日常安全范畴,毕竟这些年,因为电池而自燃、爆炸的事件数不胜数。例如前些时日沸沸扬扬的威马,一个月自燃多达4次,据了解其电池供应商多达6家,生产工艺和品控标准难以统一。除此之外,诸如特斯拉、蔚来这类的新能源“头部”势力,同样也受到“三电核心不稳定导致自燃”的困扰,因此规范能源管理势在必行。
总的来说,这两次的公告,更多是传达了对新能源核心技术、三电安全的规范,这对吉利、本田、比亚迪等拥有自主研发实力的巨头来说,到不是一件难事。但那些对依靠代工、PPT画饼、无法把控产品品质的部分造车新势力投机者而言,就没那么简单了,用实力派巨头的标准去要求这些颤颤巍巍的小角色,无疑是断他们的生路。
大浪淘沙,头部势力也岌岌可危?
众所周知,2015年国内新能源市场全面全面开花,造车新势力,跨界、PPT造车大军,还有传统车企转型百家争鸣。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实干家和“淘金者”相互交错,到底谁在混资质,骗补贴,圈地画饼,大家都心知肚明。
也正是因此,国家除了收缩补贴,也在进一步规范行业规则,进一步推动消费理念的升级,直接淘汰了许多“混子”。造车新势力方面,拜腾就品牌首席执行官戴雷离职,被央视批评“烧光84亿元造不出量产车”,停摆重组。赛麟在今年7月份全面崩盘,工厂、公司已被查封,王晓麟被调查;跨界大佬董明珠的银隆汽车被贴封条,悄无声息下去,长江汽车破产清算……除此之外,诸如前途、正道之流,也都偃旗息鼓,离开了行业的视线。
而在传统乘用车各方面,众泰是典型,今年12月初,众泰新能源申请破产清算。
这一轮大浪淘沙后,对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冲击是极大的,只有那些掌握更高科技树的好强才会站起来。如特斯拉Model 3,1-11月累计销量超过11万,还有广汽埃安,其11月销量为7200多台,同比增长20%;1至11月累计销量达5.3万台,同比增长62%。与此同时,另辟蹊径的宏光MINI EV,在今年11月也取得超过3万辆的销量成绩。相较之下,去年的细分一线大佬蔚来则不断被挤压1-11月累计交付36721台……
是的,除了特斯拉,“现象级”这三个字伴随着国产新能源头部势力,今年是老大,明年是否无人问津?谁也不知道,大家都处在岌岌可危的局面。
贵言堂:总而言之,新能源行业摆脱“资本圈”,走向真正的“造车”才是正道。所以阿贵君认为,《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和《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违规企业作出处理》,则是国家对市场新一轮严厉把控,一方面打击“圈造车圈地”,另一方面通过规范能源管理,去整顿整个新能源行业生产链。这一轮操作后,淘汰的不只是PPT造车群体,还有供应商群体、跨界造车投机者,也许又会带来一波哀鸿遍野,可对市场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