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3日-15日,“2020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该论坛是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主办,世界汽车组织(OICA)、世界经济论坛(WEF)唯一支持的行业顶级论坛。本届论坛以“新变局 新挑战 新思路——引领中国汽车新征程”为主题,紧扣时代脉搏, 求索突破之道,紧密围绕“十四五”规划,把控宏观产业形势,解析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动态。其中,在8月14日下午举办的“氢能产业发展及燃料电池技术创新论坛”分论坛上,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沛军发表了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沛军
方沛军:我们是单一公司拥有加氢站最多的,虽然总数来说还不是很多。我今天是从自己的角度看看整个产业到底是什么样子,也提一点浅见。目前的现状,全球整个车辆还是不少的,两万多辆,明年可能三万多辆。因为加氢站今年有400多站,明年可能有600多站,主要国家是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中国、韩国。车企和能源企业,基本上都在产业里。
整个加氢站有70多座,到2025年估计有5万辆左右,加氢站可能提升到1000座左右。政策的话,中央和地方经常可以看到,40多个地方有政策出来。车企,国内也是一样,基本所有车企在作,所有的能源企业也在做,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地方的能源公司、偏气体的公司都在做,没有例外的,这个产业真的值得做一做。
现在整个氢基础设施发展,氢特别多,确实很多,都是千万吨级的信息量,包括董事长说有一百多万的氢气,每年烧掉一百亿,一天就烧掉3000万人民币,还是蛮可惜的。从我们来说,虽然说但是很多氢是不能用的,而且很多氢是被化工用掉了。
整个氢的技术来源,煤制氢到处在用,第二个是天然气制氢。后续的话有一些煤制氢、碳捕捉都有一些路线。我跟欧洲一些公司挑选过,他捕捉挺贵的,贵的话没法市场化。
第二个是工业副产氢,去年我们跟全球的氢能组织在比利时开会,如何定义绿氢?电解水肯定是绿氢,但是我提了一个概念,整个化工里面都是闭环的,是没有任何排放的。但是你一旦调整工业的流程,可能会出现很多的氢气,同时也会有很多的排放,这是绿氢,还是什么?本来今年年初去日本探讨这个事,也去不了。工业副产氢,目前还是最主要的供应方式。
另外是弃风弃光弃水电解水制度,云南有大量的水电,但是水电都在山里面,这些都是没有办法一下子预到的,这里面虽然数字看起来很大,但实际上用起来很少。将来也会有光解水制氢,我们自己再储备一些技术,每个城市都有大量的垃圾分类,这个技术的话,目前国内还不是很成熟,国外有成熟的技术,当然比较贵。
全国来看,我们一直讲氢,在中国的发展这么多年,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所以2016-2018年的文件太多了。最近四五月份,要求将来要形成产业化,产业化里面一定要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如果说国家补贴都补到国外,这可能不是高层希望看到的事情。
另外通过新技术把整车也好、能源也好,能够提高效率。另外政策法规要设立,还有加氢站基础设施,这个是我们国家目前在这几个方面在推动。国内外氢基础设施还是有差距,第一个是核心基础设备,加氢站里面建站很多,2018年来自国外的品牌,目前来看还很难降下来。
第二个运营模式,国外越来越多的运营模式,运营模式和加氢站开始捆绑。我觉得国内这么多的加氢站,可能一半都是大家,车觉得没站,站觉得没车,这是很不平衡。
第三个是储氢的技术,一定要规模化之后才能大规模使用,国内的能源结构跟国外的能源结构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成本没法去匹配。最后一个是体系标准,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对氢有很多的体系标准。再看各地的话,也包括上海,流程也不是很清晰。
这是我们统计的去年年底,全国有61座加氢站,今年上半年又有十几座加氢站在建设,我们下半年还有十几个同时建设,估计今年会增加二十多座。这个当然也会看国家支持的力度,这个支持力度不是对加氢站的支持力度,我是希望对车的支持力度更大一点。其实氢能行业里面有一个特点,我们做氢的觉得电堆贵,做电堆的觉得氢贵。加氢站的核心设备包括很多,包括压缩机、加氢机、顺序控制柜、卸气柜,看起来不多,其实都还蛮重要的。这么高的压力下,氢气会出现想不到的特性,包括过程里面对人的伤害。
目前我们在做的事,我们跟英国好多人在做,这个公司是好多年以前发明压缩机的公司,也是把他们现有的设备,为了适应中国的市场改进,改进完了以后吸收他们的技术。之外我们已经做到了国内全部集中化,而且我们集中化的东西,是他们无法对市场了解之后进行的调整。
还有工艺的自主研发,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在运行加氢站,所以工艺研发我们是最了解。另外还有高性能零部件合作、管路集成设计、自动化控制优化等,都是我们希望做的。可能有些东西没有那么快拿过来,但是这之外的一定要自主安全。
这个加氢机一看,知道的人肯定认识。这是我们2016年做公司的时候,加氢是一个未来的行业,那么有未来感的东西,不希望有误解,我们希望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所以我们请飞利浦给我们重新做了设计,像家电一样的。现在做氢方面的设计,要做各方面的设计,会激励大家做一些事,所有的标准我们都是符合的。
这个是一些图片。左上是毛庄的,目前真实的加注一天车次1584,22553.2kg的加氢量。左上面是佛山加氢站,服务超过800辆燃料电池汽车,其他的都是一些图片。我们认为加氢站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的话,加氢站目前还在郊区,虽然嘉定算郊区,嘉定已经形成一个城市,外地也有很偏的地方,很远意味着不方便,不方便意味着产业会受影响,人现在越来越懒,方便才好,不方便的话不想去,宁愿花点钱叫外卖小哥给我买东西,之后的话会去城市发展。
第二个是运营模式,一定要依靠政府补贴政策向商业化运营。我们企业到现在4年多,没拿政府一分钱补贴,我们也做得挺好,说明这个产业有一些方式做好的商业模式。第三个加注能力,单站的加氢能力是100-550kg单站加氢能力要在1000kg以上,我们自己内部做的是3000kg公斤。加氢机多了以后,它是有压力平衡的,这里面有很多的技术门槛,我们做三个以上的时候,确实遇到了这样的困难。刚才说重卡模式,如果一天跑八百公里,一天能跑50公斤,一千公斤只有20天,太小了。当然2016年刚开始做公司的时候,别人建议200公斤以上,我说起码做500公斤以上,但是现在500公斤太小了。
下面讲一下储氢技术的发展,目前分为物理和化学的。第一个是高压气态储氢的,存储密度实在太小了。装载30吨的车,储氢冲量仅为瓶重的1%,目前来说量太少。低温液态,确实欧美日比较成熟,国内因为比较少,而且低温液态的液化程度特别高,我们也算了一个帐,可能目前的能源价格体系下,液化还是有点问题。
中国的氢到处都是,有人说液氢可以用到500公里以外,我觉得500公里以外的城市不需要液氢,因为它本来就有,这个还是有很多的经济因素在里面。第三个也是最近几年比较火的有机液态储氢,也有很多人做,我认为也是一个路线,但目前能够商业化的还没看到,所以我们也拭目以待。
固态储氢,这个是用金属的方式,把氢气跟金属反应,让它固化在金属的金隔里面。这里讲一下氢储这个公司,是氢枫和上海交大合资成立的工资,专注于高密度镁合金固态储氢产品的研发生产,希望大家有机会看一下。我们一直讲别人也会质疑我们是不是会拿到,我们眼见为实,看到就好。
不同的储氢方式,做了一些运营经济性测算,很多人觉得氢气贵,为什么贵?是卖的贵,因为氢气的运输成本特别高,导致只能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运输、使用。100公里以内到金山,你找不到第二家的时候,它只会卖这么贵,物以稀为贵,一旦通过高密度把它路线拉长以后,可选择的梯度多了,就不会卖这么贵,因为氢气的成本是便宜的。我们算下来,基本上场馆车一半的成本,一百公里范围内可以到两百公里范围内找到更便宜的经济性。
不同的储氢方式资本投入对比也是非常重要的。高压气氢现在是最便宜的,液氢就最贵了,所以我认为氢气的运输,液氢肯定会有,但是不会到处有,因为液氢太贵了,固态储氢就比较灵活一点,这是我们认为的未来发展。目前来看三大块,乘用车、公交车商用车,从我个人来说,乘用车用纯电挺好的,何必用氢?现阶段是这样的。公交车的话,全国靠政府的支持,整个示范还是不错的。商用车的话,我们认为是最有潜力的,而且真正能够商业化的,公交车目前来说不可能商业化,传统的公交车都还亏钱。
为什么重选择?第一个零排放,一辆柴油重卡相当于170辆燃料汽车的排放,各地政府对环保的压力还是挺大的。第二个是和锂电池互补,我们认为目前的话先商用后民用,在一些大型工业园区港区可以推广。第三个效率高,氢气可以变废为宝,氢燃料电池汽车可以充分发挥续航里程长、能量密度高、加注时间短的优势。最后一个是成本低,在有些区域成本低,就算在上海成本还是高,我们在全国看的时候,靠近煤资源比较的多地方还是比较便宜的。目前保持在25-30元一公斤,加氢站目前的规模在12-15元,后面量大之后,基本上10块钱以内,几个一加是四十块,比柴油还贵,目前我们在局部区域已经做到30块以内。
他们跟瑞士有1600辆重卡,商业模式我们一直在交流,确实还不错,而且前面一些车已经交付了。我们跟另外一个公司模式差不多,我认为如果他们好的话,我们可以把这个模式带到中国来。
这个是尼古拉的模式,已经170亿美金的市值,但它的模式采用租赁模式,60多万美金可以租7年或者70万英里,你不用关心任何和车有关的,包括燃料,氢气都是免费的,定价比燃料重卡略低。我们最近把尼古拉所有公开的文件拿出来研究了一下,虽然有人说它在骗人,但是我们看了以后,应该是可以成立的。
中国的重卡模式,我们也研究了很多,也跟有些地方谈了一下,现在柴油车每年销售是100-110万辆。山东某城市柴油保有量5万辆,河南一个县级市就两万,这是跟煤、矿有关的地方,柴油特别多。如果用氢能重卡替换柴油车,氢气保持在25-30元,氢能重卡除去补贴后价格在60到80万之间,这个模式可市场化运行。基本上重卡模式我们也在做,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形成一个完全闭环的运作。
我们希望这几年通过这种模式,一个是在氢气价格便宜的地区优先发展氢能,通过车辆运行数量的增加,包括加氢站数量增加,带动车辆成本的降低,所以我们关心电堆的成本,我们是靠自己的数量,加氢站数量起来以后,车辆运行数量也会起来,这样的商业模式完全可以市场化运作,这种模式在现有的政策下,不会再有新的补贴,我们不需要,就够了,肯定很多人希望有补贴的,起码我认为这个市场想健康发展,还是要依赖于整个市场的作用。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