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国家启动新能源补贴至今,新能源补贴已在我国推行11年。2016年财政部发布通知指出,将在2016-2020年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考虑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补贴延长至2022年。足见,国家层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视。8月4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根据《北京市财政局关于拨付2016、2018年度新能源汽车中央补助清算资金及新能源汽车中央补助预拨资金的函》,北京市财政局将向公司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拨付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央补助资金2828万元,截至本公告日,已全款拨付到位。同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收到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贴13845898.24元(不含公司前期已披露政府补贴)。
8月5日,金龙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苏州市财政局转支付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资金10,574万元。补贴款将直接冲减已销售新能源客车形成的应收账款,对公司现金流产生积极的影响。据《道哥说车》
政策“喂奶” 新能源汽车“巨婴”表现几何?
北汽新能源是国内较早一批布局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即使有巨额补贴加持,北汽新能源的状况也不容乐观。据北汽新能源母公司北汽蓝谷2019年财报显示,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89亿元,同比增长30.39%;实现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25.54%。但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北汽蓝谷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74亿元,其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最大一笔收入是政府补助,金额为10.41亿元。足见如无新能源汽车补贴,那么北汽新能源所面临的将是亏损。同样江淮汽车的处境也不乐观,近日江淮汽车发布2020年半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其1-6月份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1.46亿元左右,去年同期的数据则是盈利1.2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预计亏损6.52亿元左右,去年同期的数据则是盈利0.64亿元。足见,即使有千万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江淮汽车的盈利水平仍不足。而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比亚迪也同样面临相似的状况。比亚迪2019年业绩报告显示,比亚迪2019年全年营收为1277.39亿元,同比下降1.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2.03%,可见,比亚迪的盈利是下滑的。3月比亚迪曾发布公告称,西安市高新区财政局将向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拨付2018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人民币198,351万元。截至公告日,已拨付到账资金人民币100,000万元。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比亚迪所获得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已达100,000万元,但从业绩上看,比亚迪的利润情况并不乐观。与此同时,上述车企的销量状况也不容乐观。北汽新能源2020年上半年销量为14700台,同比暴跌77.44%;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板块上半年累计销量60677台,同比暴跌58.34%。诚然,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颓势中,上半年国内车市新能源乘用车上险数仅29.9万辆,比去年同期降低近4成。在大环境下,部分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有其客观原因,但从另一角度讲,在拥有巨额补贴情况下,车企们仍无法提振销量的局面也不光彩。
政策加码终有期 打铁还需自身硬
在我国实行新能源政策补贴的11年间,国内新能源汽车起步得到了强有力的政策助推。这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无论在技术、规模上,还是在产业链体系构建、商业模式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政策补贴助力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与此同时,由于补贴更倾向于纯电动技术路线,增程式技术路线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政策的补贴倾向也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多面发展。此外,政策的补贴让新能源汽车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助力,但同时也加深了车企对补贴的依赖性。在2019年补贴退坡和补贴门槛提高后,大批造车新势力相继走向衰亡,拜腾、博郡等纷纷在政策退坡、融资环境变差的情况下相继“停工停产”。甚至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实行中还出现过不少“骗补”案例。2016年比亚迪经销商曾向有关部门实名举报,其本人和比亚迪汽车有关人员及南京市相关单位和个人伪造手续以及骗取数额巨大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款。同年,力帆汽车因2015年2395辆汽车不符合新能源汽车申报条件,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14亿元;财政部决定对这2395辆新能源汽车中央财政不予补助,并取消了公司2016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预拨付资格。纵然新能源汽车补贴已延续至2022年,但补贴毕竟不是长久之计。4月23日四部委发布《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国家明确将会继续给予新能源车企三年补贴,但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将逐年退坡10%、20%、30%。这已然说明,新能源车企靠依赖补贴生活的日子要到头了。不可否认,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中,自主新能源车企付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特斯拉国产化后一骑绝尘的背景下,迅速变强才是硬道理。自主新能源车企在利用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同时,更应该拿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尽快摆脱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依赖,否则补贴停止之际,自主新能源车企面临的风险将不可估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