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6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2.5万辆和23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2.5%和11.6%;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1.2万辆和1025.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6.8%和16.9%。同样是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0.4万辆,同比下降33.1%;1~6月累计销量39.3万辆,同比下降37.4%。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6月车市的评价是:汽车市场整体向好,汽车产销量均刷新了历年6月产销量的月度历史新高;1~6月市场降幅持续收窄,总体表现好于预期;新能源汽车仍然复苏乏力,继续以30%以上的同比降幅处于低迷状态。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则认为:“新能源车危急!”
竞争格局生变自主品牌面临双重压力
虽得益于防疫形势向好和相关促消费政策推动,4~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降幅比一季度收窄,但与汽车市场整体结束连续21个月的负增长、迎来大力反弹相比,新能源汽车仍未走出低谷,延续着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月度“12连降”的态势。毫无疑问,较之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市场复苏的努力遭遇巨大阻力。
另一组数据同样让人难堪。5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企业排名中,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占4家,特斯拉摘得桂冠。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量前十企业中,合资企业占6席;在自主品牌占优的纯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上汽通用也分列第一和第四名。根据乘联会的数据,特斯拉6月销量占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17.7%。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刚刚开始发力,合资品牌还在排兵布阵,已经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自主品牌的领先地位受到巨大冲击。
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10年前,根据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水平、国家调整能源结构的战略需要、人民治理大气污染的渴求,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我国汽车工业独辟蹊径,走上了以纯电动为主体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之路。在中央、地方两级政府支持下,在新老造车势力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换道超车,创造了销量、保有量全球第一的佳绩。然而,我们的成就是在跨国汽车巨头环视而未动的情况下取得的,是以巧取胜,虽一枝独秀但未经风雨。
汽车行业的第二次开放改变了这一局面。
2018年7月28日开始施行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规定: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这为外资全面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打开了大门。这一政策的实施,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有异曲同工的效果,那就是鼓励外资大胆进入。彼时相继成立的北京吉普(如今的北京奔驰)、上海大众(如今的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如今的上汽通用),现在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中坚力量。
两次改革开放政策,都致力于开放中国汽车市场,吸引国外先进企业、技术和产品进入中国,以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第二次开放,彻底拆除了外资进入中国汽车行业最后的门槛,让自主品牌真正在竞争中历练成长。
新开放政策宣布不到3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就发生了由“内战”转为“抗战”的巨大变化。
2018年10月14日,德国宝马宣布,斥资36亿欧元将其在华晨宝马的股比从50%提高到75%,同时加大新能源汽车开发力度。2019年1月,独资的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开工建设;2020年1月,国产Model 3交付,截至6月底,已有4个月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冠军。今年3月4日,通用汽车宣布其转型战略:未来5年将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项目上投资200亿美元,到2025年在中美两个市场的电动汽车年销量达到100万辆。丰田汽车则计划2020年底之前在中国推出10款纯电动汽车。今年5月,德国大众宣布,将在中国电动汽车领域投资20亿欧元,其中10亿元用于获得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股份和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另外10亿元用于获得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26.5%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此前,大众(中国)已发布未来可持续发展规划,计划2025年向中国消费者交付150万辆新能源汽车。
跨国公司开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动作之迅速、投资规模之大、产品技术之先进、争夺市场野心之强,值得中国汽车行业和企业高度重视。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对手变了、打法变了、格局变了,前些年集中在新老造车势力二者之间的“内战”,开始向以对抗特斯拉和众多合资企业集体进攻的“抗战”转变,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真正具有世界水平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追赶、超车、领先拼的是整体实力
我国汽车行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扶持,得益于率先起跑的勇气,得益于换道超车的智慧,更得益于消费者的支持、理解和包容。然而,无论是追赶、超越还是领先,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靠的不是一鼓作气,凭借的是国家、产业、企业的整体实力,凭借的是产品技术的领先性、质量的可靠性,凭借的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品牌号召力。
近几年来,有识之士一直在提醒行业小心“狼来了”。如今,“狼”真的来了,而且出手不凡。与跨国车企相比,虽然我国企业还有较大差距,在投资能力、技术积累、质量保证、市场渠道、品牌知名度、消费者认知度等方面都有短板和不足,但经过40多年的努力,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拥有了自己的优势和地位。在这场短兵相接的竞争中,自主品牌要认清对手,调整战略,加快补短板强不足,找准市场,砥砺再战。在新的竞技场上提高水平、站稳脚跟、取得成绩,中国企业还是有基础、有可能的。(文:沈承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