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川渝两省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在重庆正式签订“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这是川渝两省市能源主管部门首次签订合作协议。
双方将携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能源绿色高效利用示范区和重要清洁低碳能源生产基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据悉,川渝两省市将共同推进20个重大能源项目,涉及能源网络、能源供给、储备调峰等领域,总投资近9900亿元,其中“十四五”期间投资超过4000亿元。
共同推进川渝特高压联网工程
重庆电网与四川电网原为一体,分设后也联系紧密,现有6回500千伏线路联系,川电入渝是重庆电力保障的重要支撑。
川渝两省市将在“十四五”共同建设川渝电网一体化工程,工程总投资430亿元,计划于2021年开工建设,2025年正式投运,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四川特高压交流环网与重庆特高压交流联网,增强四川水电外送能力和川渝电网灵活性。
四川特高压交流环网包括建设甘孜—天府南—成都东、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为实现与重庆特高压交流联网,将规划建设天府南—铜梁、成都东—长寿、铜梁—长寿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川渝电网一体化工程还包括建设天府南特、成都东特、甘孜特、铜梁特、长寿特等特高压500千伏配套工程。
共建川渝天然气千亿产能基地
川渝天然气资源丰富,共同构建了四川盆地天然气产能基地,承担着全国约1/3的天然气产量。2019年,国家能源局启动四川盆地千亿立方米天然气产能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大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
此次两省市共同推进重大项目中,打造川渝天然气千亿产能基地,备受关注。
根据协议,双方将统筹推进川渝地区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积极发挥长宁—威远、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建设的引领作用,打造川渝天然气千亿产能基地,2025年建成中国“气大庆”。
川渝“气大庆”千亿立方米产能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为2020年—2035年,总投资7100亿元,其中“十四五”投资2700亿元。
将重点开发川中磨溪龙王庙组气藏、川中高石梯—磨溪震旦系气藏、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川西气田等常规天然气;涪陵、长宁—威远、滇黔北—昭通、威远—荣县、渝西、荣昌—永川等区域页岩气开发。
力争到2025年,川渝天然气(页岩气)产量达630亿立方米;到2035年,建成中国第一个1000亿级天然气生产基地。
打造西南地区百亿级储气调峰基地
此次协议,还重点规划了储备调峰基础设施的建设。
天然气方面,将重点建设相国寺、铜锣峡、黄草峡、万顺场、黄家场、寨沟湾、沈公山、沙坪场、长垣坝、中坝等地下储气库,打造西南地区百亿级储气调峰基地。
石油方面,建设中航油西南战略储运基地、国家航油储备基地,陕西、沿江和兰成渝复线等成品油输入管道建设,提高川渝成品油仓储和管输能力。
其中,中航油西南战略储运基地总投资超过100亿元,规划建设1座62万立方米罐容的油库、5个泊位的卸油码头、长寿—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输油管道、长寿—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输油管道等。
煤炭方面,双方将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在川渝地区主要煤炭消费区域以及运输通道关键节点,建立煤炭储备基地。其中,四川高兴煤炭储备基地将于2023年建成120万吨储备能力。
推动川渝充电设施一体化布局
根据协议,川渝两省市还将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充电设施一体化布局、服务和结算;共同推进境内长江流域港口岸电改造和LNG高效利用。
改革方面,将共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川渝电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探索两地电力交易中心工作融合机制,扩大和创新电力市场化交易,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和区域辅助服务市场化。完善水电上网和结算方式,探索市场化方式形成有利于资源输出地可持续发展的利益补偿机制。
共同争取国家设立川渝油气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开展油气矿业权改革试点、完善页岩气开发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常规天然气混合所有制改革。共同推进油气交易中心建设,推动形成市场化价格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川渝油气价格基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