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能源汽车 >

巨资押注新能源!被称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能否再度上演“逆袭”神话?

7月2日,蔚来汽车公布了最新交付数据,继5月破纪录后,蔚来6月销量再创新高,共计3740辆,同比增长179%;二季度交付量10331辆,首次实现单季交付数破万。

消息发布后,蔚来汽车股价大涨,截至当日美股收盘,蔚来股价上涨18.58%至9.38美元,创一年来新高,市值回归百亿美元,达到109.98亿美元。

巨资押注新能源!被称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能否再度上演“逆袭”神话?图片来源:蔚来股价截图

而在去年的同一天,蔚来汽车的股价只有2.82美元,因亏损严重、高管离职、资金紧缺等一系列问题而备受质疑。2019年年底,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在NIO DAY上曾明确表示“要努力活下去”。那是蔚来汽车的艰难时刻。

转机出现在今年2月。2月25日,合肥市人民政府官方微博率先发布消息称,将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蔚来汽车中国总部运营体系,其中,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计划融资超百亿元。4月29日,蔚来汽车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蔚来中国总部入驻达成正式协议。6月29日,蔚来汽车发布公告称,蔚来(安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来安徽)已收到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的第一期33亿元和第二期15亿元的现金投资。

巨资押注新能源!被称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能否再度上演“逆袭”神话?图片来源:微博(@合肥市人民政府)

在蔚来最困难的时候,合肥雪中送炭。

合肥是安徽省会。新中国成立之初,合肥成为省会有一部分“地利”因素:“合肥不错,为皖之中。”

如果比江湖经验,它比不上安徽的“前省会城市”,号称“长江咽喉”的安庆;如果比经济表现,它比不过拥有“通商口岸”的芜湖;如果比交通便利,它比不过火车拉来的枢纽城市蚌埠;如果比历史地位,它比不上网友们调侃为“徽京”的南京。

就是这个曾经刷不出存在感的省会城市,在近期发布的《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正式跻身新一线城市。该榜单是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五个方面作为一级维度来评估城市。

同时,合肥又因“赌城”而名声大噪。此“赌”非彼“赌”,合肥的“赌”在于对“明天的投资”。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 合肥政府其实是一个风险投资机构。

巨资押注新能源!被称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能否再度上演“逆袭”神话?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2020年,合肥瞄准了新能源。

左“蔚来”右“大众”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苏轼 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以“狂”字贯穿,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而是一副主动出击的慷慨气势。

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合肥,“老城正发少年狂”,不过主动出击这件事,合肥做了不止一次。今年以来,合肥先后发生了两件轰动汽车圈的大事。

一是合肥与蔚来就蔚来中国总部入驻达成协议,合肥豪掷70亿元“聘礼”,蔚来从此成为一家拥有地方国资背景的车企,暂时缓解了资金困局。二是短短一个月后,大众宣布160亿入股江淮汽车和国轩高科,在支持国有车企以吸引外资入股方式混改的进程中,合肥走在了前列。

巨资押注新能源!被称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能否再度上演“逆袭”神话?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这两件汽车圈大事完成过程都不容易。

蔚来被比作“中国特斯拉”,不仅从出生就伴随着争议与质疑,短期内也并未盈利。由于持续亏损,蔚来在2019年净亏损高达112.96亿元。而在合作伙伴一事之上,蔚来向来“绯闻”众多。在地方政府上,与上海、北京亦庄、浙江湖州等都有过接触;在传统车企上,则与北汽、广汽、上汽等都有过“绯闻”传出。不过,这些“绯闻对象”都没能对蔚来雪中送炭,最终愿意与蔚来牵手的是合肥。

事实上,蔚来与合肥渊源颇深,之前蔚来就与合肥本地车企江淮有生产层面的合作。“在制造层面,江淮为蔚来提供支持,同时我们也在学习蔚来的互联网思维,在车联网层面持续发力。”江淮员工陈华(化名)向记者表示,江淮和蔚来是合拍的伙伴。

巨资押注新能源!被称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能否再度上演“逆袭”神话?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星 摄

反观大众入股江淮一事,作为首个外资车企参与国有车企混改的案例,“第一口螃蟹”并不那么容易下口。毕竟安徽江汽控股集团是安徽重点国企,也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100%控股的直接下属单位。此番,江汽控股引入大众汽车,涉及到国有资产变动,需要得到合肥市、安徽省乃至国家主管部门的审批认可。但这件事情竟在合肥真实地发生了。

“我们和大众的合作应该是从2016年开始提及,2020年才最终落定。这四年间,我们很多人都会私下讨论,双方的合作模式会是怎样的。之前大家也很迷惑,直到最近才感觉有了明确的路。”陈华说。

现在,江淮从代工蔚来变成了蔚来股东,大众从与江淮合资变为控股江淮。这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自然是合肥市政府。那么愿意接盘蔚来、允许大众突破股比、投资新能源项目,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这与合肥市政府看重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密不可分。根据公开资料,安徽新能源汽车生产及销售量目前占全国整体市场的近13%。“安徽省2019年汽车产量仅占全国比重3.6%。与上海市、浙江省等周边省市相比,安徽省汽车行业急需产业变革。”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安徽正在试图通过布局新能源汽车来实现“换道超车”。而合肥作为安徽省会,对产业转型升级有迫切渴求,更要起好带头作用。

“蔚来中国落户合肥5年内将打造一个千亿元产值的龙头企业,加速合肥新能源汽车集群发展,引领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官方微博曾表示。

巨资押注新能源!被称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能否再度上演“逆袭”神话?图片来源:微博(@合肥市人民政府)

而大众入股江淮则标志着大众集团新能源汽车中国生产基地在安徽设立,大众集团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总部也将随之落户合肥。左“蔚来”右“大众”,合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在研发、生产与销售上迎来新动力。

新一轮“豪赌”

其实与同省的不少城市相比,合肥底子较薄。1949年,刚成为省会之时,合肥人口不足6万;到了2000年,合肥一年GDP为325亿元,而南京当年GDP为1021亿元。

不过,合肥是一个努力的学生,在投资上比较激进而带有"赌"的味道与运气。

一“赌”在上世纪70年代,一穷二白的合肥表示“安徽人民即使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确保中科大安家落户合肥;二“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国外液晶巨头降价,京东方成为“困难户”。一片争议之下,合肥坚持引入京东方,投入175亿元人民币开建了第6代TFT-LCD液晶面板线;三“赌”在2017年,兆易对招商的合肥直言:“知道从零开始研发生产DRAM得烧多少钱吗?”最后,合肥与兆易以7:3的出资比例成立了合肥长鑫,开始DRAM芯片的研发生产。

好在合肥运气不错。

1978年,中科大恢复为全国重点大学,合肥有了人才这一筹码。2017年,合肥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当年倾力投资的京东方如今也成为合肥经济的重要“支撑”,截至2017年底,京东方在合肥投资已超1千亿。而合肥长鑫帮助合肥实现了芯片的全产业链布局,并形成了多个高新尖产业集群。2019年,合肥的GDP为9409亿元,排行较2000年提升59位,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副中心。

巨资押注新能源!被称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能否再度上演“逆袭”神话?制图:每经记者 黄辛旭

眼下,“接盘”蔚来,“引入”大众,合肥投资新能源汽车,像是在进行新一轮的“豪赌”。

事实上,合肥在汽车领域不是一张白纸,其拥有集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及动力总成等研产销和服务于一体的江淮汽车。但在近年激烈的竞争中,打着“商乘并举”旗号的江淮汽车有些“掉队”迹象。

“合肥之前的‘赌’有了好的结果,这次确实瞄准了新能源。蔚来和大众这两起新能源层面的动作其实都与江淮有关,可以说江淮也在‘赌’。之前江淮有过三次创业,都成功了。现在江淮新能源已积累了八代技术,这也是能获得蔚来和大众青睐的因素之一。合肥或者江淮,默默无闻但一直韬光养晦。借用楚庄王的话,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也算是我对合肥和江淮的期盼与祝愿吧。”陈华说。

“从安徽国资委角度看,安徽省汽车产业总量规模偏小,龙头企业优势不足。尤其是安徽省汽车工业以自主品牌为主,拥有以江汽为代表的车企,在国家提出要不断做大做强中国汽车品牌的条件下,汽车产业也迎来良好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崔东树表示。

新能源汽车是近几年的风口,其热度之高,从各地方政府近年热衷牵手造车新势力可见一斑。在未来的汽车发展方向中,电动化已成不可逆之势,合肥也要搭上这辆快车。

只不过加码新能源整车生产似乎不是合肥的目标,大众入股国轩高科一事已经证明合肥要在新能源产业链上放手一搏。

巨资押注新能源!被称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能否再度上演“逆袭”神话?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外资企业一般是希望独资或合资新建产业链基地,而各地政府给资源支持也会类似特斯拉一样的享受巨大的政策红利。此次大众入股国轩高科,体现出激烈竞争中地方国资体系清醒的认识,知道单靠自身实力单打独斗的效果很难体现。”崔东树说。

合肥市目前拥有国轩高科、华霆动力、安徽力高、合肥星源等动力电池相关企业。“目前合肥锂电池布局较多,但是并没有取得核心优势技术,特别是燃料电池汽车、清洁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等影响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格局的新兴产业布局不足,后续有待加强。”合肥官方信息表示。

同时,合肥市政府门户网站显示,智能网联汽车也是合肥的重要产业之一。合肥表示凭借江淮汽车积累的整车优势、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力量,将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融合发展。

为什么是新能源?

合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掷千金”的“壕”气并非难以理解。

有分析认为,在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快速举动让合肥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镇的谋划显露无遗,合肥的大手笔背后有着明确的战略意图。在传统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合肥正在试图通过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方式,实现“换道超车”。

今年以来,受疫情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合肥市新能源汽车销售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合肥市科技局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合肥市新能源汽车销售同比下滑了67.05%。

在此背景下,合肥市政府出台了若干政策,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其中包括对整车生产企业新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含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依据车辆年度实际运行碳减排情况给予一次性减排奖励;个人新购和使用新能源乘用车,将奖励2000元的电费;1.5吨以下特色电动物流车可上高架;给予企业实际研发费用的30%补助;对单个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新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加快出租汽车“油(气)改电”换购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认为,从汽车产业的战略布局来看,合肥表现抢眼。“原来江淮的电动车虽然表现不错,但是在中国整个产业布局中并不占得先机。这次由于大众的介入,合肥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布局中就突出了。这对于合肥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做强汽车产业,在当下是充满机会的。因为有原来江淮的底子,现在又加入了新的大众板块,对合肥汽车产业来讲是利好。”付于武公开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合肥的野心并不止步于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2018年初,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将“中国声谷”建设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规划》提出:到2020年,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互联网产品用户达到12亿户,“中国声谷”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40%。入驻企业总数超过400家,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公司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培育2家以上20亿元级企业、5家以上10亿元级企业、30家以上亿元级企业,孵化企业超过100家。基本建成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以行业应用和互联网应用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到2025年,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互联网产品用户达到15亿户,“中国声谷”企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入驻企业总数超过800家,培育1家超500亿元级企业、2家100亿元级企业、10家10亿元级企业、50家以上亿元级企业,孵化企业达到500家。

“合肥的上述规划,是欲通过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布局,带动整体制造业升级和转型,进而助推其经济快速发展。”崔东树说。

巨资押注新能源!被称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能否再度上演“逆袭”神话?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星 摄

不仅如此,合肥还在全力发展存储芯片、驱动芯片和特色芯片的设计和制造,打造“芯片之都”。作为中国三大存储芯片企业之一,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正是坐落于合肥,专业从事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DRAM)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已建成第一座12英寸晶圆厂并投产。

今年2月,有媒体报道称,以色列芯片巨头TowerJazz将与合肥合作,增加一座12英寸晶圆厂。

据了解,TowerJazz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模拟代工厂,排名第六的晶圆代工厂,客户涉及汽车、医疗、工业、消费、航空航天和国防等多领域。

业内分析认为,与TowerJazz达成合作,将为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提供强大助力,同时也将为中国芯片制造产业再添一翼,助力国家早日打破缺“芯”困局。

而芯片正成为智能互联汽车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当前包括车企、互联网公司等多个势力都争相在此布局。而合肥显然是想通过芯片、电池、新能源整车的一系列布局,以电动智能汽车产业为龙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构建新的生态闭环。

期待质变

事实上,近年来,通过对整车、动力电池等多领域的布局,合肥已经形成了包括乘用车、客车、商用车等整车、三大电以及六小电等关键零部件,公交、出租、分时租赁等应用体系,充电站、电池回收、汽车后服务等配套体系在内的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累计实现产值307.19亿元,税收15.58亿元,投资63.61亿元,分别实现同比增长8.8%、15.4%和42.8%;整车产销量超过7万辆,同比增长124.6%。

巨资押注新能源!被称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能否再度上演“逆袭”神话?图表来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截至2018年底,合肥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超过15万辆;2018年全年在本地推广超过5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约5.31万辆(其中私人领域4.89万辆、租赁运营等领域4261辆),新能源客车725辆,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4056辆;新建成充电桩约1.02万个,其中交流桩8104个,直流桩2128个,截至2018年累计建成充电桩3.6万个。

巨资押注新能源!被称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能否再度上演“逆袭”神话?图表来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

不仅如此,合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后,合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加值4月当月同比增长23.2%。

按照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合肥市新能源汽车绿色出行实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和《进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规划,到2020年,合肥将实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布局合理、管理到位、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电动化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业务,建成较为完善的公众绿色出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包括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分时租赁新能源汽车、出租(网约)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地铁等公众绿色出行全覆盖等目标。

而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2020年合肥市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中还明确,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各类测试场、检测中心、示范区项目建设。

具体来看,按项目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标准给予补助,单个项目年度补助总额不超过800万元;支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多类型的测试应用,按项目主体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5%标准给予补助,单个企业年度补助总额不超过300万元;对利用测试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企业,按照每款测试车型不超过测试费用30%的标准给予补助,单个企业年度补助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差距。或许正是为了实现其早已画好的宏伟汽车产业蓝图,合肥力求汽车产业突破的心情才会如此迫切。而接连几次大手笔的“豪赌”,也使外界窥见合肥汽车产业眼下面临的压力。

数据显示,2019年,合肥六大主导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六大主导产业中,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光伏及新能源均保持正向增长,唯有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全年增速为0。2019年,合肥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为266辆,在安徽省位居第一,但低于长三角发达城市,同样低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

巨资押注新能源!被称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能否再度上演“逆袭”神话?制图:每经记者 孙磊

不仅如此,合肥近年来大力扶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数据显示,2019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为6.21万辆,同比下滑10.8%。虽然2009年以来,合肥依靠对江淮汽车的大力扶持,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国轩高科、巨一装备、科大讯飞等高速发展,但是近两年江淮汽车新能源板块已显疲态,且未见明显好转。

2019年,江淮汽车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为5.8万辆,同比下降8.9%。2020年1~5月,江淮汽车纯电动乘用车累计销量约为1.27万辆,同比下滑56.51%。

“从当前国内车市和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来看,合肥仅依靠发展本土汽车品牌来实现汽车产业突破是有困难的。”崔东树认为,正是基于此,合肥才急于引入蔚来中国、大众汽车等一系列新项目,希望借助新的项目,也利用长三角地区的优势,为合肥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业内分析认为,与蔚来、大众的合作,不仅可以给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增量,形成规模效应,还有助于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升发展质量。同时,还可以吸引产业链企业的建立和加入,上下游打通后,对新能源产业的联动作用加强,其他弱势的车企可以享受到成熟产业链的红利,共同发展。

坐拥长鑫、国轩高科、蔚来中国、江淮大众等一批规模企业后,在崔东树看来,重金押注和全新布局之下,合肥将形成包含芯片、动力电池、整车企业等在内的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闭环。“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是存在机遇的,合肥的思路是抓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孵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进而拉动合肥当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崔东树说。

即便面临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未转正、新能源补贴退坡等诸多风险因素,崔东树认为,合肥对新能源汽车的这场“豪赌”仍旧是“利大于弊”。蔚来汽车CEO李斌曾说过,合肥有长三角一体化的区域经济优势,蔚来的落户将致力于5年内在合肥打造一个千亿产值的龙头企业。

有观点认为,汽车作为支柱产业,对于合肥当地的就业、税收等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同时,引入新项目不仅能为本土企业带来品牌声浪上的提升,还可为合肥拓展其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随着蔚来中国的落户以及大众汽车新板块的引入,合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智能网联汽车的投入力度不断加码。在此背景下,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加速完成升级和转型,合肥传统汽车产业也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助推之下迎来质变。”崔东树说。

“合肥是一座科教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合肥曾经是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色,作为一个新中国成立后的年轻省会城市,城市规模不大、基础建设薄弱、产业基础单一,有着先天上的不足,但这并不能阻挡合肥前进的步伐、追求远大的抱负。”2019年8月21日,合肥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曾做过上述表述。

记者手记丨合肥的“赌”与“谋”

二十年,一个省会城市GDP翻了近26倍。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经济大环境的稳定,同时也得益于有远见的投资。

作为省会,合肥最开始的存在感并不高。它既没有历史底蕴、经济基础又薄弱、更完美避开了铁路交通。但现在,合肥跃身成为新一线城市,也收获了新的称呼—“赌城”。

当复盘合肥近些年的布局和投资,就会发现一切并非偶然。

上世纪70年代,合肥克服困难支持科大落户;近几年,合肥倾力投资京东方、长鑫等科创企业;眼下,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风口,合肥“牵手”蔚来“拥抱”大众。由此带来的是,合肥在人才培育、产业、科技等“全要素”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肥样本”,也刷出了难以复制的“合肥速度”。

眼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合肥和很多新一线城市一样,城市品质十分鲜明:改革开放、科学规划、包容创新、精致管理。合肥的发展至今不能单纯归咎于“运气好”,毕竟这些宏大的战略计划很难一蹴而就。而合肥的“赌”不是盲“赌”,更是一场高瞻远瞩的格局洞察。

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是漫长的,不是一项百米冲刺赛跑,而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一个城市的“赌”更该是一场“谋”,不计较眼前得失利弊,注重长远的战略。谋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为下一轮竞争赢得先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裴健如 黄辛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