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定于2020年6月24日上午10: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能源局负责同志解读《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以下为直播文字实录。
丁绍敏: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今天,我们邀请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关兆泉先生,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许勃先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省国防科工办主任靖士宽先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善东先生,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郭大雷先生,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福栋先生解读《规划》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关兆泉副主任介绍《规划》有关情况。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关兆泉
关兆泉: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发展改革委,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发改工作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有关情况,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规划编制背景。 氢能产业是具有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技术变革和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将氢能纳入能源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扶持力度,重点企业在氢能技术研发、关键材料制造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位置。我国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等重大规划,国内氢能制备储运、燃料电池系统集成、加氢设施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不断进步,氢能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 山东作为东部沿海经济大省、能源大省,在发展氢能产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优势。为探索以能源变革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加快氢能产业发展作为超前布局先导产业、抢占新能源技术制高点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产业化能力,积极创建国家氢能及燃料电池示范区,为山东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我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发展积累成功经验。
二、规划编制过程。 为科学指导我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委、省政府把高标准编制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放在重要位置,刘家义书记、李干杰代省长亲自部署、亲自推进,多次听取《规划》编制工作情况的汇报。省发改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作用,组织专门力量,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委托中国工程院成立由干勇院士、钟志华院士共同牵头的工作班子,在广泛调研、收集基础资料和各层面沟通对接的基础上,形成了规划初稿。初稿形成后,先后3轮征求了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和有关企业的意见建议,并邀请薛禹胜、孙传尧、王国栋、王国法等多位院士对《规划》进行了论证。期间,结合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情况,我们对《规划》进行了多轮集中修改,并按程序通过了公平竞争审查。在完成19个相关单位会签的基础上,经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近日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实施。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主要包括发展环境、总体要求、发展路径与空间布局、重点发展任务、保障措施和环境影响评价等6个部分。《规划》以2019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20-2030年。 在发展阶段上,围绕建设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实现“三步走”。从现在起至2022年,为全面起步阶段。产业发展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工业副产氢纯化、燃料电池发动机、关键材料和动力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率先取得突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在公交、物流等商用车领域率先示范推广。2023年至2025年,为加速发展阶段。产业链条健全完备,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制氢、储运、加氢及配套设施网络逐步完善,氢能在商用车、乘用车、船舶、港口机械、分布式能源、储能等应用领域量化推广。2026年至2030年,为塑造优势阶段。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关键技术综合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建立氢能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业态深度融合的新型智慧生态体系。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建成集创新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商业运营于一体的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 在发展布局上,着力“构筑两大高地、布局两大集群、培育壮大鲁氢经济带”。构筑两大高地,围绕“中国氢谷”、“东方氢岛”建设,将济南打造成为氢能产业创新研发、装备制造、商务会展、商业应用基地;将青岛发展成为氢能轨道车辆及船舶研发制造、氢能港口机械及物流应用、氢能热电联供及固定式、分布式电源研发应用基地。布局两大集群,形成以潍坊、淄博为龙头的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集群和以聊城、济宁为龙头的燃料电池整车及氢能制储装备产业集群。借助两大高地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两大集群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壮大青岛-潍坊-淄博-济南-聊城-济宁为重点区域的“鲁氢经济带”。 在重点任务上,谋划实施“七大工程”。即实施创新驱动、装备提升、基础保障、示范应用、产业融合、标准建设、安全环保七大工程。明确发展重点,从最有潜力和优势方面重点突破,着力破解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加氢基础设施等瓶颈制约,着力推进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及相关装备产业加速发展,着力推动氢能在交通、船舶、港口、冶金、发电等领域推广应用,着力抓好标准体系和安全环保建设,加快构建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示范应用领先、配套设施完善、质量安全可靠的氢能产业体系。
四、规划突出亮点。 一是明确了氢能产业发展的路径。围绕氢气制取、氢气储运、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燃料电池系统、氢能推广应用等5个氢能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按照发挥优势、补强短板、突出重点、提升层次的原则,分别明确了发展的路径和方向,确立了发展的优先次序,形成了全省氢能产业发展的路线图、施工表。 二是健全了氢能产业发展的指标体系。确定了技术研发、产业发展、推广应用等3大类11个具体指标,测算了2022年、2025年、2030年的预期发展目标,特别突出“十四五”,对能够逐年推进落实的“氢能产业总产值”、“加氢站数量”、“燃料电池汽车应用规模”和“关键部件国产化率”等发展目标,从2020年至2025年分年度进行了细化明确,增强发展的指导性。 三是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有机统一。围绕重大发展布局、重点创新平台、重要基础设施、重要应用示范等,形成了7个专栏,并规划布局了济南莱芜绿色智造产业城、青岛中德氢能产业园、潍坊燃料电池发动机制造、淄博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产业化、东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示范等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重点产业项目,增强了规划可操作性,保障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四是支持先行先试。加快氢能多领域多场景示范推广应用,促进氢能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针对加氢站审批管理不明确、氢能标准不健全等问题,鼓励各地出台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氢能产业是具有战略性、先导性的新兴产业,我省氢能产业正处于全面起步的关键时期,恳请大家多关心、支持山东的氢能产业发展,为《规划》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环境,共同努力打造山东氢能品牌,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谢谢大家!
丁绍敏: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规划》重点发展任务提出将“实施创新驱动工程,掌握核心技术”。请问科技厅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推动我省氢能核心技术突破,增强我省氢能领域技术创新能力?
许勃: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同时,也向多年来关心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氢能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低碳清洁能源。近年来,省科技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抢抓氢能产业发展先机,启动燃料电池领先计划,鼓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联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开展试点示范项目。其中,自2017年底依托潍柴动力实施的“燃料电池”央地联合重点专项,获得国拨经费支持2.26亿元。通过该专项实施,建立起“单电池-电堆-系统-整车”的氢燃料电池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打造了氢能发展的“山东模式”,为助推我省乃至全国燃料电池产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按照《规划》部署,围绕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链条,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我省氢能产业上下游单位的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我省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持续加强氢能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坚。针对《规划》中提到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仍处于攻关期”等问题短板,以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实施为抓手,充分发挥领军人才、创新平台引领作用,加大工业副产氢利用与纯化技术、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制备技术、模块化大功率电堆制造技术、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技术等攻坚力度,力争到2025建立起完善的氢能技术创新体系。同时,我们将加强与科技部的对接,积极争取科技部对我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应用试点城市(群)的支持,推动我省在氢能领域研发部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二是加大氢能领域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打造氢燃料电池领域科技创新高地,以山东省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为依托,加快创建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已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咨询论证。依托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聚集省内外氢能领域优质创新资源,加快打造山东能源研究院在氢能领域的创新优势。此外,围绕氢能产业创新链条发展需求,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推动氢能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 三是加快凝聚氢能领域国内外创新资源。目前,创新国际化的趋势愈加明显,氢能产业是具有战略性和先导性的新兴产业,更需要我们以全球视野来谋划和推动创新。我们将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国际化战略攻坚行动,面向美国、日本、韩国、欧盟等氢能技术优势国家和地区,加快吸引、凝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加快先进技术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积极主动融入氢能产业全球创新网络。
大众日报记者:《规划》里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应用问题。请问:我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达到什么程度?下一步在落实《规划》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我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起步良好,已初见成效。 一是规划政策体系有力。2018年,我省完成了《山东省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25年)》《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强化了规划对氢能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2019年初,山东省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联盟,6月,中国氢能联盟在山东发布全国第一个《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成为支撑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济南、青岛、潍坊、济宁等市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氢能产业政策。比如,青岛市出台了《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点支持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潍坊市出台了《关于做好全市汽车加氢站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将氢气参照城镇燃气进行管理,解决了加氢站行业监管、选址、经营许可等实际问题。 二是示范应用初具规模。目前,山东省已建成加氢站6座,其中,5座日加氢量在500公斤以上。在济南、潍坊、济宁、聊城等市开展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示范运行,已开通燃料电池公交专线7条。目前,全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上牌数为242辆。今年3月份,潍柴集团举办了“潍柴20000台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工厂正式投产”仪式,标志着我省氢燃料电池业务走出了迈向全球一流商业化的关键一步。 我省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是刚刚起步,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结合部门职能进一步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提升制储运氢及成套装备的生产能力。重点开发工业副产氢纯化装置和电解水制氢装置,以及开发高压气态储氢装备、低温液态储氢装备和采用复合储氢技术的新型储氢装备,突破管道材料、压缩机、氢气计量等关键技术。鼓励引入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加快加氢机、控制阀组、氢气压缩机、站控系统等氢能配套产业发展。 二是着力提升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品质。积极推动青岛、潍坊、淄博燃料电池及动力系统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推进燃料电池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产业化、规模化。加快培育发展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炭纸等关键材料及工艺,大力提升双极板、膜电极、电堆及其核心零部件等产品品质。 三是着力提升燃料电池汽车整车集成与控制系统性能。做优做强燃料电池客车、物流车,积极研发重型卡车,前瞻布局乘用车。围绕提升整车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等要求,优化燃料电池电堆、发动机及动力总成集成与控制技术,全面提升整车设计、制造水平。发挥我省骨干企业优势,以济南、青岛、聊城等城市为重点,着力发展8-12米燃料电池公交车、4.5--7.5吨物流车、市政环卫专用车等,全力突破40吨以上燃料电池重型卡车关键技术,逐步实现批量生产能力。 四是着力提升我省燃料电池轨道交通、港口机械和船舶等装备水平。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积极突破适用于轨道电车的氢动力系统,大力开发应用于矿山、港口、码头的燃料电池工程机械及叉车、自卸车、装载车,探索研发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海洋及内河运输船舶。谢谢!
齐鲁晚报记者:按照我省加氢站建设规划目标,到2022年,要累计建成加氢站30座。目前我省加氢站发展情况如何,有没有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
周善东:目前,氢能的使用主要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集中在公交、物流等商用车领域。加氢站是支撑氢能源汽车使用的重要设施。我省现在运加氢站6座,主要分布在济南(1)、潍坊(2)、聊城(1)、济宁(1)、德州(1)等地。其中,青岛、潍坊、济宁等3市已发布加氢站建设及运营管理办法,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我省在加氢站建设、地市级产业扶持政策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制定我省加氢站建设标准和运营管理办法,2020年5月份,我厅安排人员赴青岛、潍坊、济宁实地调研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氢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氢能产业发展等工作情况。我厅正在组织制定《山东省加氢站技术导则》和《山东省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主要包括加氢站设计、建设管理相关技术要求、加氢站审批流程、规范运营、安全管理等有关内容,目前该技术导则和管理办法已通过第一次专家论证。 下一步,我们将尽快完善出台上述两个文件,指导各地做好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工作,促进氢能产业有序发展。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请问,下一步将如何发挥标准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我省氢能产业的发展?
郭大雷: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新闻记者朋友们多年来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就如何发挥标准支撑和引领作用,促进氢能产业的发展谈几点意见。 一、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作用。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一是标准为氢能产业发展和质量安全提供规范和保障。标准化是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氢能产业从制氢、运输、灌装、车辆运行整个产业链,还有规划、设计、施工、运行质量和安全,都需要用标准来规范。二是氢能产业是我国也是我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整个氢能产业有关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的出台,需要在氢能产业链的所有领域和节点上对规划、政策和要求,进行细化、量化、具体化、系统化,形成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三是氢能产业作为世界范围内一个尚在起步中的新兴产业,整个产业从技术、管理到设计、实施,各种形式和门类的创新纷至沓来、日新月异。通过标准将各种创新进行固化、优化、整合、协调,形成可参考可复制的经验、可共同遵守的技术要求、可互相协调的运作模式,并在氢能产业链上快速、适时、有序的推广,发挥标准对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四是将我省氢能产业的最新技术创新成果及时向标准转化,争取主导制定有关国际标准,争取产业发展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发挥标准的作用。 二、氢能产业标准现状。 氢能产业标准随着氢能产业应用而发展。目前氢能产业及相关标准化工作正处在一个发展和完善期,据统计,现有相关国家标准137项、行业标准20项,各省也针对各地实际制定一批配套地方标准。目前,我省发布地方标准《加氢反应器定期检验规则》《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运营规范》2项,《车用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等3项地方标准已立项,现已基本编制完成。另外,企业自我声明公开企业标准约23项。目前,随着产业深入发展,大量标准需要不断完善。 三、下步重点工作。 为落实《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省政府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专题工作会议精神,下一步,我们围绕加快完善我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推动我省氢能产业地方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征集一批急需标准项目,加快组织标准研发,前期已立项的,加快研制,并及时予以发布。认真落实刚发布《山东省标准化条例》,推动设区的市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先行出台一批市级地方标准。 (二)发挥企业标准主力军作用。企业是产业的主力军,也是标准创造源和应用载体。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出台鼓励措施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指导和推动企业和社会团体编制企业和团体标准,大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标准,构建起氢能产业标准的根基。 (三)发挥好山东能源标准技术委员会作用,根据我省氢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及我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产业布局、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组织编制我省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和规划路线图。 谢谢大家!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氢能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未来能源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请问,山东在能源领域氢能发展和推广应用方面有什么布局和计划?
王福栋:氢能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是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理想互联媒介,也是实现交通运输、工业和建筑等领域大规模深度脱碳的最佳选择。围绕着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结合氢能技术发展的阶段特点,近期我们将重点在两个方面推进氢能在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 一方面,启动我省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示范工作。与化石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相比,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主要优势是绿色环保,全过程零碳排放;氢气纯度高,适合对杂质含量要求严格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据国家权威机构预测,未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将成为大规模制氢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围绕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我省可再生能源实现快速规模化发展。截至5月底,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685.5万千瓦,居全国首位;风电装机容量1379.6万千瓦,居全国第四位。在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我省已具备先行先试的良好条件和发展潜力。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在具有规模化盐碱滩涂地光伏发电的东营等地,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基础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可再生能源制氢现实路径,为规模化、市场化应用积累经验、探索路子。 另一方面,探索推进在储能领域的示范应用。随着省外来电规模不断扩大和省内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我省面临的电网调峰和可再生能源消纳压力越来越大。氢能的可存储性和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发电技术的逐渐成熟,将为这一问题提供重要解决方案。我们将发挥氢能调节周期长、储能容量大的优势,逐步开展氢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场景技术示范,探索培育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增强可再生能源自我调节能力,有效减少电网调峰压力。同时,充分利用氢—电转换的优势,通过多能互补和智慧微网等手段,因地制宜布局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探索在园区、矿区、港口等特定区域开展以氢为核心的能源综合利用示范。通过发挥氢能作为能源互联媒介和高效耦合剂的特性,推动氢能与电力、热力等能源品种互联互补,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丁绍敏: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能源局新能源处赵楠楠,联系电话:68627667。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