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建设不仅被写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行业焦点,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在“新基建”政策的扶持下,充电桩建设处于加速发展的风口。
“几天前,我们总承包建设的19个服务区的31台箱变、76座充电桩全线完成现场竣工验收,填补了广东至广西跨省高速充电桩空白。” 5月28日,在广东交通集团服务区充电设施(以下简称“广交集团服务区充电设施”)第一批项目第三标段现场,中国能建湖南火电(以下简称“湖南火电”)项目经理姜维告诉笔者。
跨越10个地级市的18个县区,最远的2个服务区间隔400余公里,作为项目的总承包方,湖南火电建设者挥汗9条高速公路上的20个服务区,用“湘军速度”助力绿色出行。
快速运作获点赞
“以往每次出行前都要计算好时间和里程,现在这里也可以充电,方便多了。”2019年12月13日,在广东茂名阳化高速石鼓服务区内,从茂名自驾到深圳的黄先生成为首位充电用户,感叹着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
据了解,该服务区是广交集团服务区充电设施第一批项目3个标段中首个投运的服务区,区内设置了4台120千瓦直流快速充电桩,能自动适配各类充电模式的电动汽车,可同时为8台汽车充电。在这里,一般符合国标车型的电动汽车半小时即可获得70%-80%的电力,较传统直流充电效率提升80%以上,大大缩短了充电时间。
作为同标段的标杆服务区,这个服务区从2019年11月23日开工至投运,湖南火电仅用了20天就完成了建设任务,较业主下达的目标工期提前了一周,建设者们在工程建设中表现出的优良的施工风范,赢得了多方点赞。
“这个项目的特点是边施工、边设计。”在回答如何快速完成建设任务时,姜维回忆起了初到广东的经历,“2019年11月1日,项目部正式组建完成,并在3天内完成了包括人员配备,办公、住宿场地租赁、设施配备,企业文化标识标牌上墙等工作。”这样的快速运作模式,贯穿着项目建设始终。
2019年11月中旬,正值棠下、明城、龙胜等服务区的施工高峰,供电接入验收迫在眉睫。据姜维回忆,尽管那段时间经常下雨,但项目推进一点也没耽误。2019年12月31日,由该公司承建的明城、棠下、良光、龙胜、安塘、苹塘、潭水、鼎湖、都杨等9个服务区充电设施顺利投运,为远道而来的电动汽车保证了“粮草”补给。
月行万里保工期
由于需要沟通几十家单位,而且项目分布星罗棋布,协调工作量极大。
“我们以空间换时间,11名管理人员兵分3路,一路对接13个高速路政公司办理施工许可证,一路对接18家供电局掌握供电接入流程及各地资源,一路负责现场施工点管理协调。”项目部综合管理部主任雷震心中有一组数据异常清晰,“项目部有6台汽车,施工高峰期平均每台每月行驶至少1.5万公里,最多的一天,1台车跑了1200公里。”
高速公路管理同样十分严格,各项工作必须层层递进。“尤其是在对向2个服务区顶管作业时,要从地下穿越近300米的高速公路,对地质、地下管网、线路、地面通行等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必须在施工前做好协调,施工中精益求精,将误差控制在1/100之内。”姜维形容项目建设为“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服务区一般距高速出入口10—30公里,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施工,既要最大限度降低对主干道的影响,又要做好围蔽、清理等安全文明施工工作。有一段时间,水南、车岗、都杨3个服务区同时在建,工期都很紧张,为降低交叉作业影响,湖南火电积极协调,与其它单位错时施工,顺利保证了工期。
充电桩建设正从单纯“充电补给”向智能高效转变,助力绿色低碳出行。据项目施工管理部主任伍天赐介绍,目前,项目每座充电桩都安装了视频监控,实现云端监测。今后,分散的高速公路充电桩运维将依托快速发展的5G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测、提前预警、异常诊断和智慧运维。
新业态激发新动能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四部委联合下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显示,2020年底全国车桩比要基本实现1:1的目标,但截至今年3月底,车桩比仅在3:1左右,市场空间广阔。
自2018年承接首个充电设施工程——广州利通大厦充电桩项目以来,湖南火电充电设施业务在广东市场实现了从点到线的延伸,单笔合同金额由100万元提升至3000万元。此次广交集团服务区充电设施的成功实施,更为该公司积累了充电桩EPC总承包建设经验。
“从2020年全面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项目集中联动视频会议上得知,充换电设施建设又将有新的动作——提高充电灵活性、便捷性、智能化及长寿命,研究开发有序充电、大功率、无线充电等新产品新技术。”据湖南火电光伏公司兼电网公司经理夏运阳介绍,未来,该公司将继续主动投入“数字化”“智能化”大潮,积极参与电动汽车能源服务新生态,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深耕充电桩扩容、雨棚增设光伏板等业务,探索光伏发电“自用+上网”模式,实现现有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还将紧跟充电设施市场,有序对接上下游企业,提前市场布局,在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的转型发展中,谋求新路径,形成新动能。(■特约通讯员 阳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