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炭开采理论、技术和装备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煤矿粉尘防控领域依然挑战严峻。2018年,煤矿工人新发尘肺病例数占全国新增尘肺病例数比例仍高达83%。以煤矿工人尘肺为主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严重制约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那么,煤矿粉尘防控和职业安全健康究竟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推进相关工作?听听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怎么说。
煤尘危害远超安全事故
中国能源报:煤矿高浓度粉尘会造成哪些问题?
袁亮:煤矿开采环境特殊,机械化作业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使受限空间粉尘浓度大幅提升。一方面,煤矿粉尘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危险源,可以引发爆炸事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另一方面,井下作业人员不得不与严重超标的高浓度粉尘长期接触,导致尘肺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还会诱发癌症、心血管和心理等疾病;同时,飘散到大气中的粉尘也会诱发环境污染问题。
致病粉尘质量浓度超标,已成为煤炭开采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以综采工作面为例,在不采取防尘措施情况下,综采工作面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最高达1100mg/m3。目前煤矿通过煤层注水、通风、喷雾、个体防护等手段,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井下作业环境,但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仍远高于国家有关规定。
中国能源报:目前我国煤矿粉尘危害程度有多大?
袁亮:国际上尘肺病占所有职业病发病平均比例不足10%,而我国高达90%。2008-2018年,我国尘肺病新增报告病例约24.7万例,其中煤工尘肺病例新增约12.5万例,占50.65%,2018年煤工尘肺新增病例数占全国尘肺病例数更高达83%。煤矿粉尘对煤矿从业人员的不利影响已远远超过安全生产事故,成为危害煤炭工业安全生产与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的“头号元凶”,导致的职业安全健康问题制约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
关键防控技术装备缺乏
中国能源报:我国煤矿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面临哪些挑战?
袁亮:据安徽理工大学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团队调研分析,现在主要有三个瓶颈问题需要解决:粉尘产尘机理与致病机理等基础研究薄弱,理工医交叉融合不足;我国传统煤矿粉尘防控技术装备难以有效适应矿山复杂工况条件,煤矿工人职业安全健康保障水平低,关键技术装备缺乏;职业卫生监管和职业病防治服务能力不足,相关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及政策亟待更新。
精准开采、精准医疗、大数据等技术突飞猛进,给煤矿职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也顺势提出了煤矿职业安全健康科学构想。
中国能源报:怎样理解这个科学构想?
袁亮:煤矿职业安全健康是煤炭精准开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中之重。煤矿职业安全健康科学构想基于理工医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高新信息技术为支撑,创新“四位一体”科学研究方法,以煤矿无害作业、职业病精准治疗和职业安全健康智能预警为核心,最终实现煤矿从业人员职业生命全周期职业安全健康。
煤尘防控三步走
中国能源报:具体而言,应如何解决煤矿粉尘问题?
袁亮:我认为解决粉尘问题应该结合实际,紧盯前沿,立足当前,布局长远,分三步走。第一步,力争2025年粉尘致病机理、粉尘分源精准防控技术与装备、尘肺病早期无创筛查技术与装备等取得阶段性突破;第二步,到2035年煤矿无尘化作业、尘肺病精准治疗、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智能预警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第三步,到2050年基本杜绝煤矿粉尘对从业人员的健康危害,做到井下空气办公室化、尘肺病零发病,实现煤矿从业人员职业全周期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发展。
中国能源报:为保障煤矿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相关工作的推进,您有哪些建议?
袁亮:建议综合施策、精准施治,抓住治理体系这个关键,健全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和宣教机制。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支撑引领,加强重大项目规划及协同攻关,做好技术装备研发和成果转化。另外,要推动理工医融合、医教研协同的人才培养,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供给。(本报记者 武晓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