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选乘公共交通,每个人每天可以减排多少?我们算了一笔账)
今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胜之年,然而夏季臭氧污染却成为了“拦路虎”。来自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6日,臭氧(O3)同比上升16.8%,共计超标33天,污染形势异常严峻。那么,臭氧从哪来?在防控臭氧污染中,每个人如何出力?
“初步估算,选乘公共交通,人均每天可减少NOx和VOCs的量分别为1.7克和6.8克。”成都市环科院相关负责人通过算这样一笔账来证明每个人的减排效果,而如果按2019年成都地铁全年日均客运量383.41万乘次计算,每天可减少NOx和VOCs的量将分别达到6517.97kg和26071.88kg,相当于每日减少91万辆私家车出行量。“在呼吁全民减排的同时,我们还建议中心城区各区在实施全市夏季臭氧污染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在臭氧污染预警白天高温时段停止大型商业装修、沿街商铺装修和汽车修理行业等涉VOCs工序作业。加强区内餐饮、干洗等生活面源的管控。”成都市大气办负责人如此建议。
臭氧污染从哪里来?580万保有量的机动车排放惊人
为什么要把臭氧污染和NOx和VOCs联系在一起。“这两者是臭氧污染重要的前体物,且排放量惊人。“成都市环科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阶段,我国面临细颗粒物(PM2.5)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和臭氧(O3)污染日益凸显的双重压力,特别是在夏季,O3已成为导致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超标的首要因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尤为突出,6-9月O3超标天数占全国70%左右。
成渝地区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6日,从成都主要污染物来看,O3日最大8小时均值第90百分位数为1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6.8%,共计超标33天,较去年同期增加14天。
“VOCs是PM2.5和O3两者的重要前体物。”该负责人举例,以成都市2017年二污普为基础,通过对其活动水平进行校核和更新,并根据源清单技术导则核算了成都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从主要污染物排放结构来看,机动车、工业源以及非道路工程机械分别占NOx排放总量的55.1%、23.8%和17.7%,很明显看出,机动车已经成为NOx排放的首要来源,同时机动车也是VOCs排放的第二大贡献源,占到VOCs排放总量的21.3%,
“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580万,位居全国第二,尤其是中心城区受人口密度、交通网络等因素影响,移动源排放更加突出,中心城区排放的NOx和VOCs占比更大,分别占81.8%和60.7%。”该负责人分析道,由此可见移动源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更加突出。
怎么治?算一算减排这本个人账单
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中央气象台、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开展的7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显示,7月上半月,全国大部扩散条件总体一般,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首要污染物以臭氧为主,而西南区域大部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首要污染物为臭氧。其中,6-8日,成渝城市群局部城市可能出现臭氧轻度污染过程。
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如何防控臭氧污染、降低臭氧污染中的NOx和VOCs含量?对于每个市民来说,乘坐公共交通可能是最直接的方式。“初步估算,选乘公共交通,人均每天可减少NOx和VOCs的量分别为1.7克和6.8克。”成都市环科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这一估算,如果按2019年成都地铁全年日均客运量383.41万乘次计算,每天可减少NOx和VOCs的量将分别达到6517.97kg和26071.88kg,相当于每日减少91万辆私家车出行量。
当然,这笔账仅仅是一个参考,更大的减排措施也在陆续启动。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为做好成都夏季臭氧污染防控,成都市大气办在印发《成都市2020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动方案》的基础上,还制定印发了《成都市2020年夏季臭氧和颗粒物污染防控强化管控措施》,从强化工业源污染管控、移动源污染管控、城市面源污染管控以及区域联防联控四个方面,细化了夏季臭氧污染防控的各项措施。
与此同时,针对成都中心城区等夏季臭氧管控重点区域,成都市大气办还提出了重点管控的组分及行业建议,对建筑工地、工业企业、加油站、汽修行业等重点源,制定“一区一策”“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管控方案,实现污染源精准管控。
红星新闻记者李彦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