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京车评|禁售燃油车,中国要踩准自己的发展节奏)
日前日本经济产业省召开会议,预计将决定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停止销售以汽油为动力的新车,全面推进汽车电动化,转为销售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这三种电动化汽车。近邻的最新政策导向传递而来,中国是否也该制定发布燃油车禁售时间表?
在全球汽车产业全面转型电动化之时,一些国家或地方政府,也都不断发表计划将于某一年达成燃油车禁售的时间点。在燃油车禁售这个问题上,最早提出也最积极的是北欧三国和英伦以及美国的加州,随之跟进的基本是欧洲国家。但时至今日,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从法律层面正式禁售燃油车或给出时间表,目前一切关于禁售燃油车的提议,从某种程度上说,都只停留在讨论层面。
在绿色环保大旗飘扬和媒体大力宣扬之下,禁售燃油车一时之间成为政治正确的时髦之举。但在这股汹涌的“禁售”浪潮之下,我们是否也该有一些冷思考?宣布“禁售”最积极最坚决的,都是目前人均收入高居前列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种全面禁售“一刀切”的做法,真是最理想的终极方案吗?
提到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大家目光可见的汽车尾气成为“万恶之源”。的确,汽车在诞生之初的前几十年,由于认识问题,车企和消费者们都在尽量追求大排量车型。但近五六十年以来,全球汽车产业早已在努力追求减少尾气排放。但全球持续快速增长的汽车销量和保有量,还是让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尖锐。于是,选择汽车尾气排放问责,成为各国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最简单选择。
2015年12月旨在控制全球平均气温的《巴黎协定》正式通过,同时,大众“排放门”曝光并迅速发酵。汽车尾气排放成为众矢之的。于是,自愈演愈烈的大众“排放门”肇始,禁售燃油车成为最吸睛也最具政治正确性的口号。欧洲各国政府、政界人物、环保机构、车企等纷纷表态赞同,宣布跟“燃油车”断绝关系——“禁售”之说自此在欧洲各国蔓延。
禁售燃油车其实并非字面意思这么简单,如果仔细研究一下就可以发现,所谓禁售燃油车是有严格区分和界定的。车企全面转型电动化和生产纯电车更不是一回事,即使车企中最积极、转型最坚决的德国大众,也不可能只生产纯电车型。所谓全面转型电动化,是指生产包括纯电车型、混动车型、燃料电池车型在内的转型。其中混动包括日系车企主导的强混和欧美车企力推的48V轻混,还有插电混合;燃料电池方向则基本是以氢燃料动力车型为终极发展方向。
即使已经宣布的“禁售”其实也是有条件限制的,例如美国加州虽然是燃油车禁售先锋,但根据州长加文·纽森签署的行政命令,该州禁售也仅限于要求乘用车在2035年之前实现零排放。还有一些“禁售”是分领域的,比如在商用车领域或者公共交通领域禁售燃油车,或者在范围更小的市政用车领域禁售燃油车等。
我国早已成为全世界销量最高的汽车市场,新能源车销量也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所以在“禁售”时间表这个问题上,我国表态非常谨慎,目前仍停留于政策研究阶段并无定论。目前最“激进”的明确表态,是2019年3月海南省政府宣布海南将成为全国首个提出所有细分领域车辆清洁能源化目标和路线图的地区,并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
汽车发明至今已有134年的悠久历史,内燃机虽然历经挑战、几经沿革,仍是迄今为止最可靠、性价比最高的动力驱动系统,其技术积淀和成本优势巨大。汽车电动化的趋势固然确定,但转型过程可能比大多数人预料得长久。电动化的发展路径、发展进度目前仍难以最终确定,贸然“一刀切”跟燃油车彻底说再见,是不现实的奢望。
禁售燃油车,整个汽车产业,不但是整车企业,还包括更多数量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相关企业,都面临彻底的变革,不单是生产的产品,还会包括工业设计、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的巨大改变。这种全行业脱胎换骨式的创新式改变,绝非一朝一夕可完成,这其中涉及的也不单是物质层面,更多的还涉及人的层面。
从燃油车转型电动车的根本目的在于节能减排。但在现实中,由于发展的不均衡,很多国家的能源结构本身还不够环保,动力电池的电力获取依赖燃烧煤炭或化石燃料。同时电动汽车产生的废旧电池处理问题也还未有稳妥方案。
展望未来,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车企,谁能在这场影响深远的行业变革中占得先机,就能在未来世界中取得优势。从这个角度出发,宣布“禁燃”时间表如同一种“宣誓”,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宣布“禁燃”誓言,其实表明的是一种态度和决心,是一种宣布和旧时代划清界线的分割符。
西谚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通往罗马的路不只一条”;中国也说:殊途同归——其实我国有关部门的态度很明确,从不久前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修订并编写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中就可看出,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层面,既稳健审慎、又能及时纠偏。
消费者无需担忧,宣布“禁燃”并不意味着现有的燃油车无法购买和使用。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是竞争共存的态势。
一句话,在禁售燃油车问题上,中国不必人云亦云,要踩准自己的发展节奏才能行稳致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