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二手车 >

技术与品牌成关键 新能源汽车市场化需提高

“我预测今年欧洲的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中国,这使我们非常痛苦。”近期,宁德时代(300750)董事长曾毓群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变化的担忧。

实际上,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已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竞争的大幕已然被拉开。

聚焦到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受补贴政策退坡的影响,整个市场的增速放缓,行业进入洗牌加速期,一些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渐次被淘汰出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进程,成为了整个行业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近日,在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主办的“2020中国汽车大会”上,来自政府部门、行业机构和企业的嘉宾,就如何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化之路“清障”的话题进行了深度讨论。

产业发展依靠

非政策性市场

中汽协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9.6万辆和48.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7%和32.8%。

中汽协方面判断,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量下滑,与前期补贴政策的退坡有关,再叠加今年疫情的影响。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基于目前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及“双积分”的考核要求,预计今年三、四季度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表现会相对稳定,预计全年销量为110万辆。

尽管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开始逐步回暖,但欧洲市场的快速崛起仍然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2020年中国汽车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副处长马春生就关注和分析了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崛起的原因。

在他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给全球的汽车电动化转型均贡献了显著力量。从全球范围来看,汽车的电动化已成为了势不可挡的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推动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的“急先锋”,但产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李伟利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目前仍处于政策驱动为主的阶段,市场化程度依然比较低。在他看来,政策性市场是有规模上限的,新能源汽车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必须依靠非政策性市场。

李伟利在“2020中国汽车大会”的分论坛现场展示了一组数据: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终端上牌量为100万辆,其中商用车上牌量约为14.3万辆,基本是受益于政策的带动;乘用车上牌量约为85.7万辆,其中39.3万辆是因政策影响带来的营运需求,涵盖了出租车、网约车和分时租赁市场;真正的私人市场需求上牌量仅有46.4万辆,这其中还包括了限购城市产生的20.8万辆上牌量。

通过分析和测算,李伟利表示,非政策市场带来的真实上牌量仅为市场总量的20%。

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据马春生透露,目前该规划已经完成编制,正在上报国务院审批。根据目前《征求意见稿》中的规划,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需达到25%左右。

李伟利认为,仅靠政策性市场的规模,是很难实现产业规划中的2025年目标的,新能源汽车要想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依靠非政策性市场。而非政策性市场,则主要靠市场的力量来驱动,靠技术性进步和性价比提升。

技术升级

解除市场化痛点

“虽然就目前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形势喜人,但更多是受益于政策的驱动,在补贴退坡和各项支持政策陆续减弱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迟早要直面终端消费者。”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上海动力电池研发中心副总监周贵树认为,对于终端消费者而言,最关心的核心问题仍然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价格以及安全性等问题。

在他看来,通过对动力电池的持续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降低成本以及保障其安全性的。技术上的升级将更加利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比亚迪在动力电池方面的新动作频频,不仅将原有的动力总成事业部发展为单独挂牌的弗迪动力,更推出刀片电池,旨在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并降低成本。刀片电池的推出,不仅推动了行业内围绕动力电池展开的技术升级,也增强了普通消费者对动力电池技术革新的关注。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孟祥峰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大规模市场化之前,还面临着诸多痛点,而这些痛点均与动力电池有关。

为此,他梳理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6点因素,包括成本太高、里程焦虑、电池环境耐受性较弱、充电时间过长、产品安全性待改善和保值率低。

在孟祥峰看来,这些痛点均可通过动力电池的技术革新进行攻克,从这个角度来看,动力电池的技术升级将利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

除了在动力电池层面下功夫外,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升级不仅体现在产品本身,与其相关的基础配套也亟待升级。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鑫铭表示,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已不再仅是单纯的代步工具,而是数据终端、能源终端等,是“人、车、路、网、云”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在新基建的风口下,新能源汽车更需要以大数据为纽带贯通交通网和服务网。

对此,万鑫铭在“2020中国汽车大会”现场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据了解,目前在重庆已经有相应的新能源大数据平台在进行试用,通过对已接入数据端口的新能源汽车的动态进行实施检测,可以有效识别到车辆的故障情况,并对高危车辆进行预警。该大数据平台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中在安全领域的障碍。

用品牌驱动市场增长

除了在技术上进行升级外,品牌力的提升也被业内普遍认为是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关键。

威马汽车首席增长官王鑫认为,真正撬动新能源汽车市场消费潜力的,一定是品牌。

在她看来,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民族品牌的兴起和国潮文化的崛起,让消费者在购物层面不再“崇洋媚外”。回归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样如此,对于汽车企业而言,如何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至关重要。

“塑造品牌,并不只是为了营销,而是要与我们的目标消费者进行沟通,把复杂的技术和前瞻的科技配置,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阐释清楚,从而唤醒消费者的认知和购买欲。”王鑫认为,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在起步和提速发展阶段,亟需获得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和了解。

记者注意到,日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和商务部联合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已在青岛举办。据悉,此次活动的推出,不仅仅是为了拉动新能源汽车消费,促进农村消费的提档升级,更重要的是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渠道下沉,增进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认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世界汽车组织(OICA)主席付炳锋认为,目前各个品牌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高端化层面已下了不少功夫,特斯拉、蔚来等车型在市场上的表现已是很好的证明。在他看来,在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层面,企业的品牌效应已有所发挥,是可以靠需求拉动市场增长的;但对于低端市场领域,还需要不断的推广,让产品和品牌的优势发挥出来。

不仅如此,持续改善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环境也至关重要。马春生认为,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汽车企业需着力进行技术升级,尽快形成品牌竞争优势;而对于行业主管部门来说,则将继续完善法规政策,推动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赋予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环境,包括停车、过路过桥、充电等方面的便利性,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创造更加良好环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