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电动车 >

花了大价钱促销,消费者却不买账!到底是卖产品还是卖体验?

爱玛“超级体验日”、台铃“粉丝换购节”、各中小品牌旺季促销活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电动车行业的市场营销方式明显更高级了。

告别了行业以往最初的表演式摔车、砸大灯、水泡车等噱头套路,今年品牌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形式更加丰富,更是格外关注“用户体验”。

体验式场景营销,已经成为品牌在市场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微信图片_20200923082849.jpg

产品丰富化、同质化

体验式场景营销打造差异化

电动车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消费者面临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如何长期保持消费者对自身产品和服务的记忆?面对不同市场划分和繁多的同类竞争,如何因势利导,脱颖而出?

如今的消费市场环境相比几年前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产品极大丰富、同质化严重是当前市场的主要特点。在竞争激烈的当下,体验式场景营销就成为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链接,驱动品牌业绩提升的重要力量。

微信图片_20200923082858.jpg

消费升级环境下

体验式场景营销成为必选项

“在消费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在为某一个东西买单,而是在为我们的精神需求买单。”

消费升级大环境下,消费者购买产品时,不再只关注产品本身,而是更加注重产品之外的体验、情感。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式场景营销正逐步取代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营销模式。

体验式场景营销围绕用户需求出发,为消费者带来身临其境的购买体验,完成消费者购买目标。同时,借助于体验式场景营销,品牌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和品牌文化得以聚焦和放大。

微信图片_20200923082903.jpg

定位不同需求

体验式场景营销聚焦目标消费群体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消费群体,消费需求大不相同。中年人务实,喜欢功能性车,年轻人爱美,喜欢时尚酷车……

在当前需求分层环境下,精准聚焦目标消费群体,是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基础。越是聚焦目标消费者,越是会赢得目标消费者的关注,才会有效提升目标消费者的体验需求,反之,越是期望覆盖更多的消费需求,越会被更多的消费需求所抛弃。

体验式场景营销,通过定位不同消费者需求,构建不同的使用场景,全方位满足不同群体的使用需求,达到精准触达的目的,实现高效的营销互动。

微信图片_20200923082906.jpg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体验式场景营销?

1、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造花式体验场景

体验式场景营销最重要的就是从用户需求出发,不仅是考虑产品的功能和特点,更主要的是让顾客从消费产品和服务的经历中所获得的切身体验。

拿爱玛“超级体验日”活动来说,爱玛从消费者用车场景需求角度出发,活动现场精心设置了不同路况的骑行体验区。通过生活化场景的百分百“复原”,让每一个到场的消费者都可以通过亲身试骑,感受产品骑行的真实状态。把品牌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让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产品,给予他们更丰富的生活方式消费体验,赋予消费者更多的到店动机。

微信图片_20200923082909.jpg

2、与生活方式融合,创造更好的情感体验

从目标消费者的喜好出发,创造更好的情感体验,是体验式场景营销的关键之一。

像爱玛“超级体验日”,以备受新生代女性喜欢的“打卡”作为品牌与年轻消费者沟通的入口,将产品展示区打造成网红拍照地,进一步满足新生代女性的生活仪式感,提升她们的消费体验。台铃“粉丝换购节”,通过好玩的跑男经典游戏点燃粉丝激情、赛车特技show带来极致视觉盛宴。不仅在物质上给消费者满足,更给予消费者精神上的愉悦感受。

微信图片_20200923082912.jpg

3、产品性能直观展示,视觉体验品牌魅力

除了从体验形式上满足消费者需求,在产品展示上也要给消费者最佳的视觉体验。

与传统的大卖场不同,爱玛、台铃、小刀等品牌营销活动中,全部按照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将众多商品的价值、功能用特定的场景化展示,充分展现在消费者面前,通过不同的展区,消费者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产品属性,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款心仪产品。

其中,小刀“环球飞车”更是成了品牌专属IP,通过高难度的飞车展示,不仅充分展现了产品的强劲动力性能,更在刺激的表演中,让其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吸引了更多的忠实粉丝。在极致视觉体验中,感受品牌的魅力。

微信图片_20200923082918.jpg

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正渐渐失效,“更好地服务客户” 正在催促品牌、经销商,不停地思考、前行。

体验式场景营销,作为当下高效、更奏效的营销方式之一,取得的效果可见一斑。体验式场景营销下,企业更注重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发掘他们内心的渴望,站在顾客体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体验式场景营销,将会逐渐成为品牌和经销商的制胜利器,越来越多和“体验”有关的营销活动也将会被创造。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